王府曾是封建社會等級最高的貴族府邸。北京市西城區現存的王府均為清代所遺,分親王府、郡王府、貝勒府、貝子府共4個等級。你知道中國有哪些王府嗎?中國著名的王府又有哪些呢?首先就是恭王府景區,這里是十分不錯的,下面,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中國十大王府排行榜吧!
1
恭王府景區

恭王府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為清代規模比較大的一座王府。恭王府規模宏大,占地約6萬平方米,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分,擁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處,布局講究。恭王府騰退修繕工作歷28年完成,使之成為對公眾開放的清代王府。恭王府歷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,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,故有了“一座恭王府,半部清代史”的說法。
2
鄭王府

鄭王府(PrinceZhengMansion)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,為清代規模較大的一座王府,曾作為鐘郡王奕詒的宅邸。清軍入關,定鼎燕京。世祖以此第賜其從叔鄭親王濟爾哈朗。鄭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。鄭王府歷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,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。清室覆亡后,府邸的產權曾歸屬西什庫天主教堂和中國大學;鄭王府今為國家教育部址,中國教育基金會所在地。
鄭王府坐北朝南,東起鄭王府夾道、西至二龍路、北到辟才胡同、南至大木倉胡同,占地80余畝,房屋900余間,原建筑可以分為東部府邸和西部花園兩部分。府邸原布局橫向分為東西兩路,東部前部突出,是王府主要殿宇所在。花園現已經拆除。現存王府東部自南而北保存有三組院落,即獅子院、正殿院和正寢殿院。原有后殿、后罩樓和一些附屬建筑被拆除,西路的后部還存有一個院落。鄭王府是研究清代初期王府建制的典型實物。
3
醇親王府

醇親王府為清代規模較大的一座王府,是國家宗教事務局的辦公場所,也是北京保存較完好的一座王府之一,這座大院早期的主人是康熙王朝較有影響力的權臣納蘭明珠,歷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,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。醇王府占地面積近4萬平方米,建筑分南府、北府、花園及攝政王府;王府坐北朝南,建筑分中東西三路和西部花園,東西兩路各有六進院落。
醇親王府占地面積約40000平方米,坐北朝南,由府邸和花園(現為北京宋慶齡故居)區兩部分組成。府邸位于東側,主要建筑有街門、府門、銀安殿、寢門、正寢殿以及后罩樓;西側為王府花園,回廊曲折,亭、臺、閣、榭點綴其間。醇親王府是研究清代王府歷史和建筑形制的典型實物資料。
4
禮王府

禮王府原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二子、清初開國八大鐵帽子王之一代善之府,修建于明朝,現為國務院事務管理局使用,是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。北京禮王府占地約30公頃,共有房屋、廊廡等480余間,分為東西中三路,中路有正門、二道門、銀安殿、穿堂門、神殿、后罩樓等;西部是花園,亭臺樓閣錯落有制,設計得十分巧妙;東部是王爺和其家人休息的房間。
1984年5月24日,禮王府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5
慶親王府

慶親王府西城區定阜街3號。為清末再封慶親王奕劻的王邸,慶王府當是在光緒十年(1884)晉封慶郡王后按王府規制改建,始稱王府。王府建筑分3大部分。中央是主要殿堂,現只余后寢1座。東部亦已改建。現只西部尚基本保存完整。西部是王府的生活居住區,有三組并排的院落。原廳堂均有名稱,懸有匾額。有一座二層樓,俗稱梳妝樓或繡樓,現存三組院落,各有大門出入,1949年后,京津衛戍區司令部設此,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。
慶王府南起定阜街,北至延年胡同,東起松樹街,西至德勝門內大街,大致可分為中、東、西三部分。主體殿堂在中部,現前部已經改為樓房,僅保留有后寢一座。東部也已改建。西部生活居住區有三路并排院落。慶王府西部生活居住區建筑基本保存完整,為研究清代王府建筑提供了實物參考。
6
太平天國忠王府

太平天國忠王府位于江蘇省蘇州市東北街,與拙政園相鄰,是清代農民起義政權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的王府,是當年太平天國留存下來的較完整的建筑物,也是中國歷史上遺存下來較完整的農民起義軍王府,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忠王府大門面闊三間12.5米,進深10米,原為單檐歇山,后改硬山頂。前后檐柱上置闌額枋,架平板枋,施三參單昂斗拱,承檐桁,架抹角梁,置斗拱,托下金桁,承角梁。梁枋彩繪均被涂刷,龍鳳痕跡依稀可辨,柱礎均為青石覆盆式。次間脊柱之間砌隔墻,明間設斷砌門,置抱鼓石。大門左右翼以八字墻,前踞石獅。抱鼓石和石獅均鏤刻精細,氣勢不凡。儀門為硬山式,面闊三間13.5米,進深8.5米,梁、枋、桁間飾以彩繪。門后為石板廣庭,東西廊廡各寬七間,隔庭相對。
7
雍和宮

雍和宮(The Lama Temple),位于北京市區東北角,清康熙三十三年(1694年),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、賜予四子胤禛,即后來的雍親王府。雍正三年(1725年),改王府為行宮,稱雍和宮,雍正十三年(1735年),雍正帝駕崩,曾于此停放靈柩,因此,雍和宮主要殿堂原綠色琉璃瓦改為黃色琉璃瓦。
雍和宮,因乾隆皇帝誕生于此,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,成了“龍潛福地”,所以殿宇為黃瓦紅墻,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。乾隆九年(1744年),雍和宮改為喇嘛廟,特派總理事務王大臣管理其事務,并成為清政府掌管全國藏傳佛教事務的中心。雍和宮是清朝中后期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。
雍和宮,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,該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進宏偉的大殿組成。從飛檐斗拱的東西牌坊到古色古香東、西順山樓共占地面積66400平方米,有殿宇千余間。
8
順承郡王府

順承郡王府(PrinceShunChengMansion)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,為清代現存規模較為完好的一座郡王府,系禮親王代善第三子薩哈林第二子順承郡王名勒克德渾的府邸,順治五年(1648)勒克德渾晉封順承郡王,順承郡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。順承郡王府歷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,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。順承郡王府一直保存完好,上個世紀末,全國政協禮堂修建新樓,將順承郡王府異地搬遷,復建到了朝陽區朝陽公園東側,這也是北京的鐵帽子王府第一次整體異地復建。
順承郡王府原占地面積約30000平方米,府邸布局自外垣以內分為左、中、右三路。中路為主要殿堂建筑,東、西兩路為生活居住區。
9
克勤郡王府

克勤郡王府(PrinceChantitlesMansion)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為清代現存規模較好的一座王府,此府是順治年間所建。原占地面積不大,平面布局與王府規制尚符。克勤王府歷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,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。清室覆亡后,府邸的產權曾歸屬輔熊希齡,21世紀初,克勤郡王府修葺一新,恢復昔日風貌。府路南影壁尚存,府前部只存東翼樓。后部的內門、后寢與東西配房、后罩房均保存完整。西部跨院也存大部原有建筑。
克勤郡王府坐北朝南,總建筑面積3717平方米,原府邸分為中、東、西三路。現存中路建筑較為完整,自南向北依次為影壁、府門(復建)、正殿(現已無存)、東、西翼樓、東、西廡房、寢門、正寢殿、東、西配殿、后罩房、東、西廂房。
10
孚王府

孚王府舊稱怡親王府,是清朝康熙(1662年-1723年)皇帝第十三子允祥,封怡親王時的府址,現為國家機關辦公場所。北京孚王府坐北朝南,府中建筑布局可分為東、中、西三路。中間主要建筑有:正殿(銀安殿),殿前左右各有配樓7間,后殿5間,后寢7間,最后是后罩樓7間;后罩樓兩側,各有一座獨立的庭院;正院西側有幾個四合院是王府眷屬的居住區;東路院原屬府庫、廚廄及執事侍從的住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