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榆性微寒,味澀、酸、苦,歸肝經以及大腸經。主要用來治療血熱引起的咳血、尿血、便血、咽喉腫痛、女性月經過多、口舌生瘡、濕疹、瘡瘍腫毒、燙傷、舌苔潰爛等癥狀。現代臨床主要有抗菌抗炎、止血、抗過敏、免疫調節作用、促進造血作用等。下面,我們來看看360常識網帶來的關于地榆的功效與作用的相關介紹吧!
1
地榆長什么樣子的圖片


2
地榆的營養價值
地榆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元素,其中含有多種鞣質成分,包括地榆素、沒食子酰-β-D-葡萄糖、地榆酸雙內酯、5,2’-雙-O-沒食子酰金縷梅糖、黃烷-3-醉衍生物、右旋兒茶精、地榆糖甙、地榆皂甙、甜茶皂甙R1、地榆皂甙元、胡蘿卜甙、坡模醇酸、委陵菜酸、右旋地茶精、右旋沒食子兒茶精、槲皮素、山柰酚、白樺脂酸。

3
地榆的功效與作用
地榆為薔薇科植物地榆的干燥根,呈不規則紡錘形或圓柱形,稍彎曲或扭曲,表面灰褐色、棕褐色或暗紫色、粗糙,有縱皺紋、橫裂紋及支根痕,質硬、無臭,味微苦澀。春季將發芽時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,除去須根、洗凈、干燥,或趁鮮切片,干燥。性味苦、酸、澀,微寒,歸肝、肺、腎和大腸經。具有涼血止血、解毒斂瘡等功效。
1、涼血止血
地榆性味苦、酸、澀,微寒,有涼血止血之效,適用于便血、痔血、血痢、崩漏等癥。
2、解毒斂瘡
地榆味澀,有斂瘡、解毒之效,一般可外用敷于患處,可用于水火燙傷、癰腫瘡毒。